首頁 最新藥方 香藥入門 香藥秘笈 香藥常識 各門各派

 

什麼是香藥植物?

很早以前人類把植物分成有用和無用兩類,前者即是最廣義的藥用植物,被視為有用的那些植物係依據其生長環境和社會關係而定………。因此,與其將藥用植物界定為植物學,還不如說是文化的更恰當。現在我們大多剔除了燃料、樹木和大多數的食品植物( 儘管100年前蔬菜還被稱為盆栽藥用植物 )。不過愈來愈多的食品植物具有藥用或化妝用途,因此又加入了一些水果、蔬菜和穀物。

大多數人認為藥用植物是一年生或草本的植物,像羅勒、或者人參等,但事實上藥用植物分佈的範圍擴及整個植物界,不管它們屬於哪一科,藥用植物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些作用特殊的化學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

  1. 生物鹼是具有活性成分的有機化合物,至少含一個氮原子,作用強,常常含有毒性(如嗎啡)。其能提供許多重要的藥物,是大多數製藥研究的重點。

  2. 苦味物是具有苦味道、可刺激食慾的多種化合物。

  3. 酵素是有機催化劑,為所有植物行使生化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

  4. 精油是芳香植物的精髓,可藉助蒸餾、有機溶劑或壓榨來萃取。

  5. 樹膠是植物受傷而產生的一種不溶於有機溶液的黏性物質。

  6. 糖甘是某些物質由特殊酵素分解後產生的一個糖,與一個有醫療活性(常有毒)的糖甘原基。

  7. 黏質是一種在水中膨脹成凝膠的黏性膠,常用於減輕皮膚發炎和過敏。皂素是乳劑的糖甘常具有刺激性或有毒,與肥皂相似,化學上類似可以產生性激素的類固醇。

  8. 單寧是引起血蛋白凝結的收斂性化合物。

  9. 微生物和礦物質是各種代謝功能所需要的物質,但他們不像酵素,並不是催化劑。

香藥植物的運用

把植物拿來治病可說是一種本能,它跟人類的歷史一樣古老,也反映在動物的行為上。隨著人類的演進,許多涉及植物的藥物治療,是透過觀察、靈感和經驗選擇出來的。因此,高明的巫醫成為各個種族部落最尊貴的一員。

 

中國藥草學

中國醫藥是建立在道家哲學的基礎上,所有的現象乃在陰(女性的、涼性的、濕性的)陽(男性的、熱性的、乾性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創造出螺旋型連續變化的概念。早期道士嚐試每種植物以感覺其陰陽反應並將之與季節、味道、情緒和五行(火、水、木、土或金)聯繫起來,作為身體中產生變化的象徵,道士感受到的身體能量有三種類型:精…遺傳的本能和生長,靠食物和藥草滋養;氣…所有事物的生命力,透過針灸療法和藥草植物來調節;神…藉冥想來提升的知覺。這三種能量在中醫的整體診斷中都要顧及。用藥草治療很少單獨使用,通常是與多種藥草配合,加強其作用並中和副作用。

印度藥草學

印度草藥學又稱生命的科學,是一種利用冥想、瑜珈和500多種草藥的古代印度治療法,它發現三種與身體各系統相互作用的力量: 呼吸、火和愛,並主張不均衡會引起疾病,因此用藥草來重新平衡整個系統,同時治療一些特殊的症狀。透過沿著脊柱的七點輪穴,每一點都有特殊的關聯將身體中的能量與宇宙的能量聯繫起來;例如: 金頂輪穴與腦和松果體連接,並可藉由補腦的藥草平衡。

美洲土著部落

在巫醫的指導下,每個部落都採用當地植物來治療: 聆聽植物,視其為教師,並用醫藥回旋的圖騰和香氣來之占卜治療。此外還用三溫暖般的發汗小屋來淨身。

西方藥草學

西方的藥草系統市公元前3000年從蘇美、克里特、埃及和希臘發展來的。公元前1300年在希臘,阿絲卡力波斯把音樂和體育,結合他的關想診斷技術和廣博的藥草知識建立醫療中心。還有希波克拉底,他著重的是自我治療。約公元175年,加倫整理希臘思想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將之與四氣質和性格類型相聯繫。這些形成了歐洲草藥學的基礎。

藥膳

很久以前,中國人就知道藥草和食物結合的治療效果。中國藥膳以冷涼的陰性食物,如大麥或黃瓜,或溫熱的陽性食物如薑和胡椒,重新平衡引起疾病的狀態。例如: 減肥的食物有棗、燕麥、綠豆和蓮。延遲老化的有芹菜、蓮子與山楂。

藥草的其他用途

我們日常生活有許多方面都與藥草有關,主要以烹飪和醫藥為主、此外,藥草還有多不尋常的利用價值,有些用途很普遍,而有些則是某些國家或地區特有的。

 

地區秘方

每種文化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美容植物。在祕魯,乾燥的孔裂藥豆的根倍做為堅固牙齦的牙膏,它可以去除牙垢並保護牙齒。南美灌木毛果芸香的乾葉是一種強效但具有潛在性危險的毛髮滋補劑,它可打開皮膚毛孔,抗早年禿頭。許多香藥植物還用於文化活動中的裝飾與圖繪,例如祕魯的格尼帕樹的樹液可以配製人體彩繪的顏料。而在美國南部,塞潤櫚的漿果被放入甜茴香根的春藥中,在迦納將一種斑鳩菊的葉加入棕櫚酒中可成為催淫劑。

打獵、控制害蟲

為了便於捕殺獵物,一些有毒的藥用植物被用來麻醉獵物,人吃了沒有任何副作用。有些植物像漁藤屬的一些種類,可作為殺蟲劑。而薄荷常被用來驅逐作物田間的害蟲。

 

回到最上層

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寄到網站管理員WIN

上次修改日期: 2001/05/21